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7章得胜归朝(1 / 2)





  晚上吃饭的时候,太子的饭量增加,比平时多吃了一小碗。

  “陛下,我们的孩子不仅仅是学问一日比一日提高,身体也比前几个月强壮,从没传过太医,陛下找乐正姑娘作太子幼师,果然没看走眼。”傍晚用餐时,刘德妃试探着对皇帝说:“不知近日朝议,朝臣们对这有何看法?”

  “太子幼师之事,朝堂巳无异议了,立爱妃为皇后之事,寡人一直牢记在心。”皇帝知道,刘德妃是投石问路,自个一直有封她为后的想法,现在,朝中力量已发生了偏转,已到实施时候了。

  刘德妃忙满脸喜色地跪下拜谢说:“只要陛下心中有臣妾,封不封后对臣妾而言都是一样。再说,陛下现在就给臣妾封后,引起朝堂不安,非大宋之福。”

  其实,当皇后是刘德妃一辈子的梦想,她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并且,她感觉到这个时机很快就会到来。

  前线八百里加急传来捷报,折将军获胜,俘虏了一百多敌骑兵,派来报信的士兵跟着折将军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是前线的侦察兵之一,绘声绘色地向大臣们描述了整个战斗过程:“折将军得到望远镜之后,登城中的辽望台,拿着它向远处望去,这望远镜果然是好宝贝,数十里外的一切尽收眼底。一天,折将军向西北方观察,居然发现四十多里外的山谷中忽然多了个敌军粮仓,于是偷偷地派兵深夜偷袭,一了他的军粮,同时俘获了一百多守粮仓的兵士,并缴获一百多匹良马,敌俘虏已在押送朝庭的途中,三日后可到,折将军特派小人先至朝庭报捷。”

  俘虏一百多敌兵,按理说并不是一场多大的胜利。可自身不死一人,又缴获了百多匹良马,烧毁敌军粮草,也可算得上大功一件,加上又是依赖望远镜之功,朝庭特意派了监军,其中意义非同凡响。所以,战斗一结束,折将军派人报信的同时,亲自押送俘虏到京城。

  有宋一代真正能称得上将门世家的有四家:折家将、种家将、杨家将、姚家将。其中以折家将人才最多,历史上延续最长,历史可追踪到五代前。当时镇守边关的为折冲。宋时为防止黄袍加身的故事重演,军事枢密院与三衙分握发兵权和管兵权,互相牵制。即同驻一地的军队平时要受三衙和率臣双重统辖。战时,军队受枢密院调发,由皇帝临时派遣统帅,给以都部署、招讨使等头衔,率兵出征,事已则罢。这样就使兵将分离,将不专兵。领兵将领无法造反。

  本次出征,从朝庭派出的监军到前线指挥的将领都十分清楚,皇帝的目的并不是挑起战事,而是想证明望远镜的功效。上下一心,只求小胜,这事自然易办。辽与宋虽签了和约,可辽由许多部落构成,各部意见不完全一致,其中都和察部想通过偷袭获得利益,谁知偷鸡不着反而蚀了一把米。

  将军得胜归朝,自然得歌以颂其志。为营造气氛,乐正云秀与刘德妃商量后,采取的是以民间自发庆祝的形式,用百姓的呼声来造成对自个支持的声势,乐正云秀在流行歌曲中寻找了一首应景的《烈火雄风?》。

  烈火卷雄风,红云映碧空。

  莽原好驰骋,烽烟天边拥。

  骐骥有良种,宝马待英雄。

  长驱疾如电,真堪托死生。

  流霞寄壮志,沧海抒豪情。

  明朝奋四蹄,敌阵立大功。

  折将军还没到,京城里的庆祝就开始了,舞台上大出风头的主角们自然是乐正云秀原来的二十几个弟子。

  这次得胜该如何庆祝?早朝的时候,礼部司礼郎龚玥真奏道:“此战虽非大胜,但能生俘敌兵百余,亦是近年难得的胜仗,为振国威,应在太庙献俘。”

  太庙献俘,这可是国家头等大事,只有取得灭国之功,或重大战役的胜利,才能进行,如宋开国之时灭南唐等。现在,只生俘了百十余名辽兵,礼部居然提出这个,实在过份。

  持玺郎杨亿当场大怒:“一派胡言,只一场小胜竟要太庙献俘,视军国大事为儿戏,臣奏请革去龚玥真司礼郎之职。”

  皇帝并没听从杨亿之言,反而替龚玥真打了个圆场说:“太庙献俘确不合适,司礼郎也是为得胜而高兴,行为虽有失当,但忠心可嘉,本次罚薪一月,以作薄惩。”

  折将军距京城还有一日的路程,第二个捷报又来了,还是折将军部的副将,得望远镜之助,提前发现来报复的辽军,设伏成功,斩首二百余。朝庭一片鼓舞,还没商量好怎么封赏,第三个捷报来了,是西北仲将军部报来的,得望远镜之助,灭西复古塔利部打草谷的骑兵三百多人。

  捷报接二连三,朝庭喜气洋洋的。太庙献俘虽不能举行,民间庆典却如火如荼。

  折将军带着部队进京了,宋朝对进京人数有严格的限制,以防万一出现兵变事件。跟着折将军进京的只有一百亲兵与十几名将尉。乐正云秀的弟子们作士兵装扮在城门口排了个入门式《凯旋》

  让浪潮般呼喊撼动疲惫的归人

  我的心在颤栗一切恍若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