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大汉首辅_2(1 / 2)





  不出一会,刚才离去的一名死士折返回来,双手抱拳对刘据说:“田仁已经答应放行,等漏下三刻,就开小门放殿下出行。”

  古代一刻是十五分钟,张和算了一下,这是田仁还需要四十五分钟进行布置。刘据对其他死士下令道:“我在此暂且安全,你们速寻我的妻儿,尽可能都带出城。”

  张和估摸着快半个小时的时候,刘据带着众人开始往覆盎门方向走去,来到城墙高耸的阴影下时,对面死士带着两名面相稚嫩的小少年走了过来,年纪大的一位看着十四五岁,年纪小的看起来只有七八岁,对着刘据哀哀地叫道:“阿翁。”

  张和心想这大概就是史书上记载跟着太子逃亡到湖县后一起遇害的两位名字并未曾记入史册的皇孙了。

  刘据看到来人,脸上一瞬间闪过惊惶之色:“进儿和史良娣呢?”

  那几名死士马上跪了下来:“仆等罪该万死,等我们赶到的时候,史皇孙和王氏早已往广明郭去了,史良娣在博望苑自尽,留下这个要我们带给殿下。”

  刘据伸手接过一方白色的丝帕,待看清上面的字迹之后,往后跌退了两步,眼中垂下泪来,那丝帕也如翩飞的灵蝶一样坠落地面。

  张和借着城墙上投射下来隐约的灯光看清上面写的一行字:“叩首与君决,愿君常安好。”

  这个时候,覆盎门侧方的小门悄然打开,在一小队士兵的火把照耀下,一个穿着红袍黑甲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材高大魁梧,有着一张忠厚的国字脸,正是丞相司直田仁。

  “太子,请速前行。”张和忍不住催促道,虽然史记里这位田仁将太子放行,但谁知道自己穿越过来会不会改变历史的走向,还是抓紧时间离开才好。

  刘据垂在身侧的手攥紧了又松开,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我们走。”

  太子通过覆盎门侧面,司直放行,一时间无人敢拦,当刘据即将走出那个黑森森的门洞时,一位郎官模样的人拦在了他的前面:“左丞相下令关闭城门,不许放太子出城。”

  “退下!”田仁连忙急行几步,将那人喝退,“太子和陛下乃是父子关系,怎可逼迫太急?今天这件事是我一个人做下的,你们一律不知情,知道了吗?”

  说完他向刘据深深行了一礼:“我和仁安年少时俱为卫将军门下舍人,曾跟随大将军多次出征讨伐匈奴,又幸得将军举荐被陛下任命为郎中,仁安不肯发兵有他自己的考量,但我田仁却不能不报答这昔日的恩情。”

  刘据颇为复杂地望了他一眼,将他扶了起来:“望卿珍重。”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带着众人往城外走去,城门口早有接应的人牵着马匹在树荫暗处等候。

  田仁望着太子离开的背影,跪伏了下来:“望殿下平安,等到冤屈洗清那日,仁也算不负将军所托了。”

  张和骑上马匹之前,回头看了田仁一眼,他深色的袍服仿佛一只栖落的夜鸟,和整个长安城庞大的夜色渐渐融为了一体。无论是已经熟读巫蛊之祸历史的张和还是深知大汉皇帝脾性的太子刘据,他们都知道,等待田仁的只有即将来临的死亡。

  作者有话要说:

  田仁曾是卫青的舍人,由卫青举荐为郎官

  张贺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字,我根据他弟弟张安世的字瞎编了一个

  本文大框架根据历史记载走,没记载的就只能合理想象啦

  关于历史同人的考据问题,本人才疏学浅,考据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量做到,日后行文中万一有什么bug还请指正

  PS:汉朝没有首辅这个官职,这里是指的首席辅佐之臣的意思,谁让汉朝官员最大是大将军大司马呢,总不能叫做大汉司马吧gt;_lt;

  第2章 泉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