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1节(2 / 2)


  谈判的最大忌讳,就是给对方种自己可以不断付出的印象,恶人的欲望是不会停止的,灵活使用以理服人和物理劝说,才是正解。

  潘老师能听懂工作人员未尽之言,月牙则是心满意足,觉得故事里的小姐姐回到了自己家,有了个圆满的结局,真好。

  隔天下午,叶丝兰就把阿龙抱回来了。

  小男孩捏着根棒棒糖,盯着看会儿才舔下,直到看到妈妈和姐姐,才飞样扑过去,把棒棒糖塞到了潘老师嘴里。

  潘老师意思意思的咬下个小角,然后棒棒糖又到了月牙手上,姐弟俩到边去分棒棒糖吃。

  “叶姐,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除了阿龙回来之外,方胜海的抚恤金也分不差的汇到了潘老师的账户上,叶丝兰把银行回单塞给她,让她下次去镇里取钱的时候注意下。

  叶丝兰把将潘老师扶住,不在意摆摆手,把这次的事情细细给她说了遍,尤其是对接了哪些部门要记住,让她有个很清晰的概念。

  “对了,小潘,你也别有什么心理压力,方家和你的关系到底为止,以后和两个孩子过你们的生活。”叶丝兰名下可还有很多别的基金会,她这几天在村里走走看看,准备帮山崖小学申请桌椅换新,购入电脑络的项目经费。

  而且,潘老师只要填写了材料,符合定资质之后,她这里可以变成个大学生支教的定点地方。

  哪怕每次支教来呆上个月,轮换交替着来,也远比潘老师自己撑下去好得多。

  叶丝兰她们对这些流程很熟,搬来很多适合潘老师申请的材料,让她抓住机会,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

  为残疾儿童留在山崖上,担起改变很多孩子命运的教师,个人的付出有限,个人的奉献也太过悲壮。

  社会也不应该欺负善良的人,那些汇聚了善心的援助资源,可以倾注到这些地方来。

  月牙实在太喜欢这几个阿姨了,在叶丝兰坐在菜地旁边,给花棠洗小黄瓜吃的时候,偷偷凑了过去,忍不住问问她,“叶阿姨,要是弟弟真的被夺走了,没有人可以帮妈妈怎么办呢?”

  小姑娘可能还有点没反应过来,之前那么难的事情,好像就轻易的被解决了,连小学都得到了改变的机会,也开始加固和扩建,并购入新的教学设备,甚至还修了个更结实的桥。

  叶丝兰把小黄瓜分为二,给了月牙半,然后用有些粗硬的手摸了摸小姑娘的头发,“那在阿姨发现你们之前,定要保全自己,先努力生活,向我们发出求救的信号,坚强下去。”

  月牙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咬了口清脆的黄瓜之后,突然摇头晃脑的乐了,她以后也想当叶阿姨这样的人。

  虽然不太懂阿姨的话,但是月牙知道,如果叶阿姨这样的人变多,那么,无数小月牙的求救信号,可能也更容易被发现~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叶阿姨飞了过来, 然后用手挥出条大河, 就把我救出来了~”

  阿龙现在刚过五岁, 正是话多又爱幻想的时候,站在月牙和小学其他孩子面前,一本正经的开始胡说八道。

  当然,小孩子讲故事的事情, 也不能叫胡说八道。

  阿龙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都还挺强的,硬是把叶丝兰描绘成了王母娘娘和奥特曼的结合版。

  每次不是飞天就是踩着云彩出现,都不带重复的。

  而这群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听众, 极其的配合,哪怕听阿龙每次的描述,叶阿姨的技能都不一样, 也不影响他们跟着惊讶。

  仿佛他们也亲眼看到了叶丝兰是怎么把阿龙带回来的场景,就是这么百变和无所不能。

  被带走的这段时间,阿龙总是哭,每次喊着找姐姐或妈妈的时候,就会被爷爷奶奶指着脑门的骂,说他娘娘腔,说他不争气,总是什么都比不上堂哥, 怪不得活该没爸爸。

  要不是月牙会偷偷翻墙头, 趁爷爷奶奶把弟弟关在房子里的时候, 隔段时间趴着窗户缝隙里来见一下阿龙, 小孩子可能早就要哭出个好歹来。

  叶丝兰把事情解决好, 从方家带出阿龙的时候,其实没有多少波澜壮阔,只是让孩子把眼睛闭上,耳朵捂上,乖乖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葡萄味的棒棒糖。

  月牙最喜欢吃葡萄味的糖了,阿龙懵懵懂懂的,只听到叶丝兰提到姐姐,就任她抱走自己了。

  反正,他不愿意呆在爷爷奶奶家,跟着认识妈妈和姐姐的陌生阿姨离开也行。

  其实,他什么都没有看到,也不知道叶丝兰她们是怎么和方家二老交涉的。

  但这不影响阿龙自己想象,自己捏着棒棒糖闭眼睛捂耳朵的场面。

  他这段时间实在太害怕了,每次爷爷奶奶都说妈妈坏,说姐姐是赔钱货,让他听叔叔的话,以后给叔叔当儿子,把阿龙吓得和只受惊的兔子一样。

  被叶丝兰抱出来之后,他就自由了,变成故事里面英雄打跑坏人之后,又能蹦回家吃萝卜的兔子。

  当然,月牙和其他孩子都是正经的小学生,不会轻易被阿龙的故事骗到,他们早就看出来阿龙傻乎乎的,根本就不知道叶阿姨是怎么把他带出来的。

  可是,这群孩子都喜欢听和叶丝兰有关的故事,他们表达喜爱的方式,就是总把叶丝兰挂在嘴边,去想象她。

  实际上,孩子对父母其实也是有懵懂的心里预设。

  尤其是比较早熟和缺爱的孩子,肯定在脑海里勾勒过,要是我的爸爸或妈妈是如何如何就好了的画面。

  在小学里读书的这么十几个孩子,其实都比同龄人更敏感,他们能感受到自己家人的排斥和不耐,也知道他们是不受喜欢的,是总被当成累赘的。

  可是,残疾并不是小孩子的错。

  这里面其实只有三个孩子是先天残疾,还和父母怀孕的时候根本没有产检的意识有关系。

  甚至,还有对父母是表兄妹结婚,近亲更容易带来疾病和缺陷,普及了多少年的生育常识还是自己偷偷作死,连累了小孩子。

  剩下的孩子则都是后天残疾,更是都和父母的疏忽有关系。

  有生病后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导致走路开始一瘸一拐的;有农忙的时候没有看住孩子,让小手卷入割草机打碎几根手指的;还有学走路的时候没注意到孩子,让孩子被家里的农具打到眼睛,不得不摘除一个眼球的。

  要真是责怪,他们才是苦主,应该质问父母才对。

  但谁让孩子没有话语权呢,他们只能默默承受着,在潘老师这里,才能找到一点同龄人的快乐。

  叶丝兰是少有能同时拥有男性沉稳可靠和女性坚韧宽厚气质的人,从她的身上,孩子们可以找到他们对父亲的向往和对母亲的期盼,满足一切的想象,所以,都特别想亲近她。

  没有结婚生子,也没有相关打算的叶丝兰,反倒是最受孩子喜欢,最能让别人亲近的对象,要是孩子们能选择父母,估计叶丝兰这边三秒不到就人员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