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9章(2 / 2)


  阿怜带着哭腔,又叫了一遍:“姑娘,我知道你害怕啊,可是我也害怕啊,你要是再不出来,我……我可就走啦。我数三声哦,三声数完,你不出来,我真的就走咯。”

  反正她决定了,只要数完三声,这姑娘不出来,她就走。再不走,她的心都快蹦出嗓子眼了。

  “一……二……三……”阿怜颤抖着声音数完三声,那骷髅头骨依旧没有反应。

  “对不起,姑娘,我走了。”

  她转身就要夺门而出,然而才走了两步,她便顿住了脚步。

  方才……她好像穿过了什么东西……一道影子……

  “阿怜姑娘。”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从阿怜的身后幽幽传来。

  阿怜缓缓转过身,对面若隐若现浮着半个身影,看不真切。她将夜明珠向前送了送,这才

  看清一个几近半透明且只有半身的魂魄浮在半空中。隐隐约约能瞧见这缕幽魂的模样,清秀的鹅蛋脸上嵌着一对杏眼,长发披散于身后,仅有的半身穿着素白的亵衣,然而这亵衣却是染满了血……

  “啊啊啊?——”阿怜吓得放声尖叫,直奔向门处,想要拉开门,却发现门被从外面栓死。

  玄遥这是怕她意志不坚定跑出来,隔着门扉激励她道:“冥界都去过的人,怕什么呢?”

  她挠着木门吼道:“你恐高难道换个地方就不恐高了么?”

  “阿怜姑娘,你不要害怕,我不会伤害你的。”背后那缕幽魂轻轻地说道。

  阿怜心惊胆颤地背靠着门慢慢转了过来,那缕幽魂神情十分难过,仿佛为自己吓着了人而感到内疚。

  “你……出来了?你、你你叫什么名字?”阿怜仔细看了看她,发觉细看之下,她的模样也没有那么吓人了,悬在嗓子眼的心总算是落回了原处,却依旧有些结巴。

  那缕幽魂轻轻地道:“我叫李良秀。”

  “李良秀?!”阿怜惊呼,“你可是曲江镇李家村的李良秀?”

  这一回轮着那缕幽魂怔住,很快她便激动地道:“阿怜姑娘,你怎知我家是住在曲江镇李家村?”

  “这话说来有点长。你可撑住?若是撑住,我便叫我东家出来,你有何冤屈尽管同他说,他定能帮你。”

  “可是随你一同接我回来的那位?”

  “正是。”

  李良秀眉头

  深锁,“他好像不一般呢,之前还有头骨护着,我不知道待会见着会怎么样。试一试吧。”

  当时她便是感应到玄遥极纯的仙气,但是胆小却不敢叫他,便叫住了与他同行的阿怜。

  阿怜欢快跑过去,隔着门便对着屋外的玄遥叫道:“她出来了,你们可以进来了。”

  玄遥从外推开门,方踏入厅内,李良秀的魂魄仿佛受到了他身上强烈仙气的冲击,忽明忽暗,几欲消失。玄遥见势,掌中立即现出一朵白色的莲花,他口中念念有辞,那朵附了聚魂咒的莲花飞向李良秀,与李良秀的最后一丝魂魄融为一体。

  李良秀的魂魄终于再次浮现在众人面前。

  阿怜拍着胸口,吓了一跳,这好容易才被她召唤出来的李良秀,若这么魂飞魄散了,真是太悲催了。

  然而,一口鲜血自玄遥的口中喷了出来。

  “师傅!”奎河和芋圆同时叫了起来。

  “玄遥!”与时同时,阿怜更是脱口而出。

  阿怜冲到他的跟前,扶住他。他抬眸望着阿怜,目光之中浮现出一丝诧异。方才阿怜叫他的那一声“玄遥”,何以似曾相识?

  阿怜担忧地问道:“你怎么了?”她一直以为玄遥是万能的,这是她第一次见到玄遥也有如此脆弱的一面,她信了奎河的话,原来再厉害的神仙也不是万能的。

  “我没事。”玄遥摇了摇头,在阿怜与奎河的搀扶下,在太师椅上坐下。

  奎河知道师傅这

  一定是在人界动用了什么禁忌法术,遭遇法术反噬了,然而九转紫金丹也只能暂时护住他的心脉。

  玄遥幽幽地道:“阿怜,你继续问吧。”

  阿怜点了点头,于是问李良秀:“良秀姑娘,你为何会流落那城郊之外的荒地?你不是嫁人了么?何以只剩下这一丝魂魄?究竟是什么人害了你,你可知晓?”

  李良秀深深叹了口气,于是缓缓道来。

  李良秀也是命苦之人,父母自幼双亡,便由叔父婶子养大。幼时一碗米饭好打发,这越长越大,每日需要下田劳作,饭量也自然大。渐渐的,婶子嫌她吃的多了浪费家中的粮食,便向叔父提议将她卖了换些银子,好为自家儿子将来打算,娶一房媳妇。

  一日叔父去城里卖货,恰巧碰上一位媒婆替人作媒,与对方发生争执,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叔父上前仔细听了,原来是城中一位姓童的老爷,正值壮年,不幸死了老婆,膝下无子,这想找个年轻身体好的黄花大闺女做妾,为童家开枝散叶。好容易相中一家人家的姑娘,给了礼钱,谁知那家的姑娘早与人私定终身,眼看着迎亲的日子就要到了,那姑娘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媒婆气得当街争论。

  叔父插嘴问了礼钱多少,那媒婆甩嘴就说光是定金就给了十两银子。叔父一听有十两银子,立即拉过那位媒婆说,他家有一个黄花大闺女。媒婆一听,

  两眼都放光,于是乐呵呵的跟着叔父回了曲江镇李家村,用十两定金将李良秀接走了。

  第九十八章 共生(4)

  李良秀没有一声怨言,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有,一路上安安静静。媒婆见她不说话,以为是个哑巴,后来得知卖她的是她亲叔婶,便好心安慰她,说那童老爷长得一表人才,家大业大,就算是嫁过去作妾,往后的日子定比在李家村好,只要能给那童老爷生个大胖儿子,说不准以后就是当家主母了。

  从李家村到城里的路程得要走上一天一夜。途中,媒婆让李良秀在客栈里换上了新娘的嫁衣,这身嫁衣大概是李良秀活了这么大以来,穿过的最好的一身衣裳。看到镜中的自己,李良秀却并没有新嫁娘的喜悦。

  到了傍晚,那童老爷便派了人来接她。

  一路漆黑,李良秀根本就看不清路,约莫走了两三个时辰,终于到了童府。

  李良秀下了轿子,瞧见那院门门头上高悬着两盏大红的灯笼,灯笼上贴着两个大红的喜字。她下意识看了看童府周围,一点儿也不像是到了城里,感觉还是荒郊野外,而且周围还散发着各种花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