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章(1 / 2)





  朱夫人看不上李贵姐这畏畏缩缩的小家子气,挥了挥手到:“你们母女身上有孝,这府里到底还有我和你父亲在,以后没事就在客院里歇着不要出来了。昨日你嫂子已派人往你们家去了,若真是族人不好,家里自会替你们做主。”

  三姑奶奶听了脸上便有些讪讪的,因拿帕子抹了抹眼角说到:“母亲说的是原也该如此,只是可怜我们贵姐儿小小年纪,就要跟着我受苦,一般原也该是大家小姐,却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又看向在朱夫人身侧坐着的周宝珍嘴里笑道:“这就是我那七侄女吧,看这模样再看这通身的气派,这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该有的做派呢。”

  “这事情原也怪我,昨日里一忙就忘了叫人给妹妹和外甥女预备几身衣裳了。” 柳氏见她说的不像便出言淡淡的说到,又转身吩咐自己身边的丫头:“叫人开了库房选几匹素净些的料子,这两天替姑奶奶和表小姐赶出几身衣裳来才好。”

  周宝珍看了两眼,见李家表姐一直往自己身上看,便朝对方笑了笑,却见对方似是受了惊吓般的躲了开去,便觉得有些无趣便低头玩起了自己手里的帕子。

  日子不紧不慢的过了一月,周宝珍也渐渐适应了靖国公府的日子,每日早上跟着二房的几个姐妹一起跟着先生念书,倒也相安无事。

  如果说有什么大事那便是因吐蕃小王子下的战书,表哥跟皇帝请旨应战,而这一次她大哥周伯清也一起去了,在表哥军中任一校尉。

  按父亲的意思,大哥如今也有十六了,虽然前年跟着齐大将军往西北军中去了两年,可他到底以后是要继承公府的人还应多历练些才好。

  家里前几天就忙着大哥去军中的事,萧绍走之前来见过她一回,却也没说什么,只嘱咐她好好在家,每日里写二十篇大字,半月便做一篇文章往军中送去,到时候自会有人来取,并把下一次的题目给她送来。

  周宝珍听的一张小脸皱在了一起,心想我又不用去考状元,写那文章做什么,只是到底不敢反抗只好一一都应下了。

  中间周宝珍又跟着母亲柳氏出门做了几次客,其中在回家不久母亲便带着她去了外祖家。

  不同于祖父的威严硬朗,外祖父倒是典型的书生长相,年轻时必定是个俊秀的人,即便现在年纪大了也仍是风度翩翩,举手投足见让人如沐春风。只是一双历经世情的眼睛里目光清亮锐利,显示出主人的性格必不如长相一般无害。

  说起来外祖父的一生也颇为传奇,他出生江南柳氏旁枝,自幼聪明伶俐过目不忘。只可惜五岁丧父八岁丧母,当时族人欺他年幼夺了他的家产,日子过的颇为艰难。只是他于读书一事上却实有天分,十三岁过童生试,十七岁中举,十八岁进京参加春闱一举被先帝钦点为探花郎。

  此后他历任翰林院编修,中书舍人,知县,知府,御史,而后又历经六部,入阁那一年他才刚满四十八岁,虽说中间偶有曲折却也是一路青云直上。

  可比起顺利的官场生涯,柳阁老的婚姻之路却颇为坎坷。柳阁老二十岁时娶了恩师礼部尚书之女冯氏为妻,婚后夫妻琴瑟和鸣,育有一子两女。只可惜好景不长,冯氏在小女儿也是周宝珍的母亲柳氏八岁时得了疾病去世了。

  柳阁老为妻守孝三年,娶了江阴侯家的嫡幼女程氏为续弦,那一年柳阁老三十六岁,时任正三品左副都御史。

  程氏生为侯府嫡女,自幼也是精心教导了的,要不是因为身体不好太医断言说恐对生育有碍,她的婚事也不会一直拖到了二十岁上还迟迟不决。

  柳阁老和妻子冯氏身前感情甚笃本无意续弦,可是家里儿子尚可两个女儿却无人教养。最后他几经思量,才选定了程氏,一是她出生教养无可挑剔,二来嘛她因难有亲子想来对几个孩子也能好些。

  程氏虽然身体不好,但心性却是不错的,对几个孩子都不错,尤其是对两个女儿的教养甚为用心。

  柳阁老敬她为人,虽说不能像和冯氏那般心意相通,夫妻两倒也是相敬如宾。

  如此这般过了几年,其中长子娶妻,女儿出嫁,连孙子都有了一个了,在程氏二十八岁那一年她怀孕了,当时太医都说生不得,家里丈夫子女也皆苦劝,然程氏一意要生下这个孩子。

  次年,程氏拼死生下一个男孩,而她自己却走了,如此柳阁老在他四十四岁这一年再一次成了鳏夫。

  此后,柳阁老深感自己夫妻缘浅,不论旁人如何劝阻便决定不再续弦了。

  因此,如今阁老府中皆由大舅母小冯做主,就连周宝珍的小舅舅也是她一手带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