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康熙慧妃的躺赢人生第26节(1 / 2)





  皇后笑道:“老祖宗这回可算尽兴了。上次听戏,可惜老祖宗却没赏脸,臣妾心里怪不是滋味的,今儿特意又请锦湘楼进来,也让老祖宗听一听这好排唱。不然岂不可惜了?他们苦练这么多年,竟没有在老祖宗跟前演一出的福分。”

  太皇太后指着她笑道:“你这话人家可不乐意听。”

  在旁伺候的戏班子班主连忙说些讨巧话,乐得太皇太后又赏他一匹宫绸,太皇太后道:“旁的也罢,只演孙尚香那个,唱得实在是好,叫他再唱一出,不拘是什么,只要喜庆的。”

  班主连忙答应着,台上丝弦款动唱腔再起,太皇太后看了一会儿,忽然回头,徐徐环视过席面上的嫔妃们,问:“李格格是哪一个?”

  康熙一怔,复又迅速回过神来,忙笑道:“老祖宗怎么想起问她来了?”

  正说着,清梨从后头起身行至太皇太后身边,对太皇太后道了个万福:“妾给太皇太后老祖宗请安,愿您万福金安。”

  “太皇太后老祖宗又是个什么称呼,只叫老祖宗就是了。”太皇太后忍俊不禁,对她温和一笑,仔细打量两眼,见是个十六七岁的妙龄女子,梳宫中寻常盘辫,斜插一支明珠点睛翡翠青鸾钗,身着翡翠绿玉兰缂丝氅衣,贴身的白绫子衬衣领口出了一圈风毛,簇着白嫩的颈子,眉眼间风流自然天成,笑意盈盈。

  “好一个美人儿,是个有福气的样貌。”太皇太后从桌上捏了块点心给她,语重心长地道:“不过这福气深厚与否,还是要看各人。若是个仗着样貌恩宠胡作非为恃宠而骄的,福分也不长久。若能记住一份谦卑恭敬之心,细水长流的恩遇才是正经的。”

  清梨又是盈盈一拜,“是,谨遵老祖宗教诲,妾谨记在心。”

  她双手接过那点心,太皇太后摆摆手,让她退下了。

  一旁稳坐不动的皇后不动声色地瞥了眼康熙,然后端起茶碗慢慢呷了口茶,指指桌上的一道蜜饯攒盘,低声吩咐九儿:“这霜糖金桔饼做得好,给佛拉娜;鱼茸桂花糕与月知。再将这一碟子枣泥馅的山药糕给慧妃送去,那一盘子蒸芋头分与众嫔妃。”

  九儿连忙应着,心里一一记下。太后把眼睃她一眼,微微倾身,与太皇太后就着台上的戏文说笑着。

  再过一时,戏酒撤下,众人移步另殿,娜仁见身前桌上滚滚的母鸡红枣锅子,扬扬脸示意琼枝替她盛了碗汤凉着,随口笑问道:“这戏文热闹,从那边一出来,耳边清静了还有些不习惯呢。”

  皇后道:“今儿也有说书的,也有歌舞,都预备着呢,只等看老祖宗、太后、皇上喜欢哪个,传进来吧。”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皇后细致。先进腊八粥吧,开宴,看了一下午的戏,多少都饿了。”

  皇后笑着应是。

  一场没有多少硝烟的后宫之争最后以太皇太后赐予皇后一对赤金红宝石点睛的九凤钗告终,清梨对皇后毕恭毕敬万分顺承,皇后仍然是对众嫔妃‘一视同仁’的模样。

  及至腊月中旬,宫中年赏赐下来了。

  今年是皇后入宫第一年操办年中节赏,倒都是实用东西:水果有香栾六个、朱橘枣儿苹果等一筐,又有净重八十八两八钱八分的银锞子一份、金锞子一包,金箔纸红喜纸各一刀、各色彩绸六端、彩线六匣、红罗炭两筐,核桃松子葵花籽西瓜子南瓜子杏仁等干果各八斤、藕粉百合粉各一匣、银耳干货两匣,苏杭贡缎六匹、灰鼠银鼠皮子成双。

  娜仁算是宫中太皇太后、太后与帝后下第一等的例,丰厚得紧,由她往下依次递减,却也足够各宫过个好年。

  这几日落了雪,天儿冷,钟粹宫与景阳宫离永寿宫远,佛拉娜与昭妃都不大过来了,清梨却没有这个烦恼,仍旧时常过来。

  娜仁记着她长在南边,见她来了,便吩咐:“新得的那个藕粉,给你清梨小主沏一碗来。”

  清梨笑眼弯弯:“多谢娜仁姐姐记挂了。这藕粉与百合粉都是河南巡抚进上的,宫里节赏,只有老祖宗、太后与帝后并两妃处有,我那里就没有了,不过太福晋得了太后赏赐的一匣,倒是便宜了我了。”

  “你若喜欢,这一匣子也给你。”娜仁道:“往素皇庄上也会预备,不过是秋日进上罢了,你没赶上,年下这一茬进贡,就是物以稀为贵了。我这里倒是有好些呢,吃没了你来找我。也只有我零星吃两顿罢了,怎么吃也吃不了的。”

  清梨笑道:“那就提前谢过娜仁姐姐了。说来,这宫中年赏贯来如此丰厚吗?我瞧寻常东西也罢了,彩绸燕窝贡缎,还有那金银锞子可是实打实的。说句不怕娜仁姐姐你笑话的话,我们家在南地也算是大家,可从前年节的例也不过是些日常吃用的,单那一下子干燕窝就足够顶上了。”

  “先帝的时候也没有这么丰富,若论当朝,前几年宫里才几个人呀?也没有嫔妃的例。不过宫廷做事讲究牌面场面,出手越阔绰,越有天家的颜面,你习惯就好了。我倒是不急着有燕窝——”娜仁微微有些疑惑。

  琼枝笑回道:“您忘了不成?坤宁宫的九儿特地来说的,皇后娘娘记挂着您素日不喜燕窝,给您换了两匣子干银耳,还有景阳宫的昭妃娘娘,也是一样的例。”

  “没想到还有与我一样的怪人。”娜仁道:“昭妃也不吃燕窝?从前倒没听说过。”

  豆蔻可就有话说了,“宫里素日没有这样的传言,听闻是从前还在闺中,昭妃娘娘在宴上表露出来的,许是皇后娘娘哪里听到,就记住了。”

  清梨看她一眼,道:“没想到豆蔻你在这些消息上倒是灵通得很。”

  豆蔻干笑两声,娜仁道:“她素来爱听这些小道消息,宫里人知道的不知道的,多半她都知道。我若是闭宫养病了,想知道什么消息,可全都靠她。”

  琼枝笑了,“那倒是很有意思。”

  她眨眨眼,盯着豆蔻看了好一会儿,遗憾地叹了口气,“可惜我身边却没有个这样的人。我在家时,可没过过什么热闹日子,每日不是这子曰就是那子曰,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没读出个正人君子行,满腹书香气来,想来若是我们家的祖宗知道了,也是要蒙羞的。”

  她这话说得好没道理,娜仁忙问:“你这是怎么了?说话乱七八糟的。”

  站在炕边的李嬷嬷目光炯炯地盯着清梨,她一扬嘴角,道:“没什么,有感而发罢了。前儿皇后赏了一笼玉米面的果馅软饼,吃着倒是极好,没想到坤宁宫小厨房的手艺也那么好。”

  “皇后的厨子是打宫外带进来的,手艺自然与宫里不同,吃个新奇吧。”娜仁总觉着她这笑容莫名苦涩,却也没多问什么,只心中微微叹息,与她说起旁的事情来。

  后来二人约好隔日去拜访石太福晋,娜仁起得很早,向皇后请安过后往宁寿宫去,石太福晋就在暖阁里抄经,见她们相携而来,道:“怎么你们两个一块来了?快进来,好冷的天儿,给你慧主儿与李小主倒滚滚的茶来,先吃一碗茶,有什么话再说。”

  清梨在她这里反而不如在永寿宫放松了,举止行为另有一套,低眉浅笑间矜持有礼,含笑道谢时真挚诚恳,仿佛满腹书香气的大家闺秀的行举。

  娜仁心里暗暗称奇,与这位熟悉了就知道,她素日里斯文循礼的,私底下完全就是流氓女土匪,不说跳脱,活泼肯定是称得上的,也玩得开,此时在石太福晋这儿,按说她们血缘更近,她很该放松的,却反而拘谨了起来。

  石太福晋对她的态度也很奇怪,还没有对娜仁亲近,客气中透着疏离,二人说话间一问一答,冷得要命。

  最后还是娜仁耐不住了,与太福晋笑道:“本是不想与她一起来的,耐不住她再四求我,这才勉强允了。怎么我们来了,太福晋反而不高兴呢?”

  “见你来了,我自然高兴。”石太福晋微笑道:“只是我这经还有半篇没抄完,你们且坐一坐,我去续上。”

  清梨忙起身道:“我替您去吧。”

  典型的长辈有事,晚辈服其劳。

  不过娜仁心里猜想石太福晋不会答应,毕竟自己的经文由旁人续上,必得是极亲近的人才成,看她们两个方才的表现,可不像是极亲近的。

  然而石太福晋却微微点头,轻声道:“用行楷小字,簪花小楷过于女气了。”

  清梨一欠身,恭敬应道:“是。”

  然后她就毫不客气地在石太福晋的书案前坐下,纸笔执笔抄起经文来,口中默默念着佛号,神情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