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九章 山中野寺(2 / 2)


他抬起脚来,那双脚大如蒲扇,趿着草鞋站了起来。

自他揭开头顶破布时,沈风斓就猜测到,他大约就是小僧说的师叔祖了。

再听他这一句听似荒诞不羁的话,就更确信了。

他说的“它”,难不成是这株菩提树?

胖大的和尚走到菩提树底下,叽叽咕咕了一会子,又走了回来。

沈风斓一时兴起,饶有兴致道:“敢问山人,它是如何答的?”

胖大和尚瞥了她一眼。

“它说,它乐意。”

沈风斓竟然没憋住,噗地笑出了声。

“山人莫非,就是方才殿中小僧所称的……师叔祖?”

这样一个荒唐不羁的胖和尚,当着她的面洗脚,还要把她的问题向菩提树发问。

一句它乐意,至情至性。

若他就是小僧口中,有先知之明的师叔祖,那就有意思了。

胖大和尚这才行了一个合十礼,低头的时候下颌有三层下巴,“正是贫僧。施主这边请。”

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指向一架葡萄藤下的石桌石椅。

不等沈风斓抬脚,他自顾自走了过去坐下,又翘起一只脚来。

用方才盖在头上那块破布——

擦脚。

沈风斓强忍住没有问他,那块布是做什么用的。

到底是擦头的,还是擦脚的。

胖大和尚擦干了脚,又提起桌上的紫黑色吊壶,朝大瓷碗里倒了两碗茶。

“来喝茶。”

他随意招呼着沈风斓,好似两人是久别重逢的故人,而非初次相识。沈

风斓心中升起一丝惬意。

如果说沈风楼和陶氏她们,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待她最好的人。

那眼前的胖和尚,就是让她最轻松自在的人。

所有的恩怨情仇在这里,似乎都化为了轻云。

她缓缓地坐上石椅。

一股独特而又沁人心脾的清香,慢慢从大茶碗里溢出。

粗糙的大碗里,饱满的茶叶舒展开来,茶汤金黄浓郁。

沈风斓端起碗来,在面前晃了晃,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鼻子。

一个山中古寺,一个邋遢的胖和尚,竟有这样好的茶?

哪怕放在晋王府里,也是难得的上等茶叶了。

啜着清茶,听着耳畔山间鸟鸣,望着远山层峦叠翠。她感受到了难得的清闲。

“若要问山人这古寺有多少年头了,山人可还要问问寺墙?”

这回胖和尚也不耍她了,只道:“听闻有数百年了,你瞧,那边的矮墙老得受不住雨水,上月就塌了。”

说着又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贫僧还小,哪里知道这许多。”

和尚看面貌有四十上许,可方才的小僧称他师叔祖,想来实际不止这个岁数。他怎么可能还小呢?

“山人高寿?”

沈风斓一路走来是有些渴了,喝了半碗茶,毫不嫌弃地又给自己添上。

胖和尚瞥了她一眼,见她自斟自饮甚是悠然,眼底露出些许赞赏之意。

“贫僧自己也忘了。”

说着站了起来,朝着空旷的后院大喊道:“无法,给师叔祖拿些茶果来!”

这世上竟有人连自己的岁数都能忘记么?

沈风斓吃惊不已,一转头,看到方才见过的小僧捧着食盒走来。

想来胖和尚口中的无法,就是这个小僧。

这是什么怪法号?

“小师傅法名无法?”

小僧放下食盒,朝着沈风斓双手合十。

“正是小僧法号。”

说罢打开了一层食盒,里头铺着几个小巧的草绿色团子。

“这是小僧亲手做的青草团子,配上清茶是最好的,施主请尝尝。”

胖和尚有些不耐烦,径自伸手捏了一个团子,送到宽阔的口中。

“咕噜。”

一个青草团子下了肚。

无法涨红了脸,“师叔祖,这是请施主吃的!”

他都压榨自己给他做了多少青草团子了,怎么还没个足厌?

眼看无法要恼了,沈风斓也捏起了一个团子,凑到嘴角咬了一口。

青草淡淡的甜味,配上团子软而弹性的口感,十分可口。

她赞道:“嗯,很是香甜。”

无法白净的面皮终于褪下了恼怒的红。

他再行了一个合十礼,转身离开了后院。

沈风斓看着他背影,随口问道:“无法的法名是山人起的罢?”

胖和尚正抓着两个青草团子,一起往嘴里塞,声音呜咽含糊。

“就是贫僧起的。这样好的法名,他还不喜欢。你说说……唔,这法名好不好?”

“金刚经中有一句极妙,无我像,无人像,无众生像,无寿者像。既然万法皆空,无法又有何不好?”

沈风斓啜了一口茶,“就是乍一听,有些……”

胖和尚吞下两个团子,“有些啥?”

“无法无天,有些放荡不羁,倒像是山人你的法号。”

“哼,”胖和尚气得连青草团子也不吃了,“我倒想,偏我师父那个老秃驴,给我起了个俗名。”

沈风斓差点笑喷了茶水。

头一回见着,有和尚自己说秃驴的。

“是什么名?”

“法源。”

这个法号让沈风斓感到莫名地熟悉。

到底是在哪听过呢?她飞快地在脑中回忆,终于想了起来,试探道:“此处是……法相寺?”

法源连自己的年岁都记不清,哪里还记得这寺叫什么名字?

他挠了挠头,“大约是罢,从前门上挂了那么个牌匾,好像是写的法相寺。”

“牌匾呢?”

“有一年冬天太冷了,劈了当柴火烧了。”

“……”

宁王给自己引荐的,就是这么个不靠谱的胖和尚?沈风斓甚是不解。

宁王那样的天家贵胄,会跑到这种小破庙来吗?

还说法源是大师,她看法源就是个邋遢随性,又贪吃又胖的老和尚。

嗖的一声,法源又捏走了一颗团子。

沈风斓朝食盒里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盒中只剩下最后一个团子,孤零零地躺在里头。

法源边吃边含糊道:“今日是怎么了,又来了一个抢团子的。”

说着把食盒朝沈风斓推了推,“快吃吧。”

她就吃了一个,剩下的都进了法源肚里,故而最后一个他让给了沈风斓。

沈风斓侧耳细听,并未听到寺外有什么动静。

鸟鸣依旧。

她看着法源眼馋兮兮的样,又往回推了推。

“君子不夺人所好。”

法源一喜,“那贫僧就不客气啦!”

待那最后一颗团子也下了肚,微弱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依稀听见无法的声音。

“……在后院,殿下请。”

随后一阵不疾不徐的脚步声,清楚地在耳边响起。

沈风斓这才相信,法源的确有先知佛法。

隐约感觉到,有个人站在她身后,目光正落在她后背上。

她没有回头。

她知道这个人是谁。

“法源大师。”

音如其人,温润如玉。

“你来得真不巧,无法新做的青草团子,刚被这位施主吃光啦。”

法源抹了抹嘴角,带下一小块可疑的草绿色污渍。

沈风斓:“……”

他说的出口,也得宁王殿下信才是。

轩辕泽衣角一拂,坦然在一侧坐下,“不妨,有茶足矣。”

他自顾自拿了一个大瓷碗,朝里头倒了半碗茶,对沈风斓道:“太师府一别,久未见沈二小姐了。”

“当日在太师府,殿下给我那张烫金佛笺,想不到今日会在此处相遇。”

法源一笑,眼睛被脸上的肉挤成一条线,像极了座上的布袋和尚。

沈风斓忽然有种感觉。

他是知道的。

轩辕泽转向法源道:“大师,本王带了几个匠人来替你砌墙。”

后院有道矮墙塌了,法源说顺其自然,轩辕泽却以为应该砌上。

果然一听这话,法源哼哼唧唧地站起来,朝后头跑了去。

边跑边大喊,“你们住手,别弄坏了贫僧的墙!”

胖大的身形敏捷地奔去,很快就消失在了二人眼中,看得沈风斓目瞪口呆。

这是她见过的,最灵活的胖子。

法源这一跑,只剩下沈风斓和轩辕泽,两人对坐在葡萄架下。

沈风斓笑道:“法源大师说他有八十春秋了,我瞧着怎么不像?”

轩辕泽有些诧异,“他是这样说的?”

“那他怎么对本王说,他记不清了呢。”

沈风斓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瞧他的神态不像作假。

“殿下是如何识得法源大师的?”

“本王少年之时,在这山林隐蔽处迷了路。天下着大雨,找不着亲随和侍卫,正巧遇见了法源大师。”

“他邀本王到寺中小憩,闲暇中一番谈话,方知佛法奥妙。”

沈风斓点点头,“原来如此。”

她是知道轩辕泽信佛的,只是不知道原来他初近佛法,竟是因为法源。

“沈二小姐又是如何到此处来的?本王来此那年,寺门上牌匾就已经不见踪影了,现下知道此处名为法源寺的人并不多。”

沈风斓知道他是误会了。

“我并非是为着殿下给的帖子而来,只是在山脚南海寺觉得无趣,信步走来罢了。”

轩辕泽倒没有自作多情的羞恼,仍是一副谦和温润的神态,“如何无趣?”

沈风斓随口道:“处处透着俗气二字。”

轩辕泽示意她继续说,一边举碗喝茶。

粗糙的大瓷碗在他手中,仿佛金樽玉爵般精致。

他修长的指节肌肤白皙,却有几处冻裂的红疮,显得格外突兀。

沈风斓忽地想起,他在正月初一那日被派去安抚灾民之事——

代天子抚恤灾民。

她心中一动,嘴上接着方才的话说了下去。

“分明是佛寺,偏叫几个世俗眼的女尼迎客。处处周到,比高门府第的大丫鬟还有眼力。”

只看那两个女尼,沈风斓就没心思往殿中去了,一并连佛像也懒得一见。

想也知道,必是金玉满身的高高座相,半分仙气也无的观音。

轩辕泽抿着茶,对沈风斓的随口一言,格外上心。

想不到堂堂太师府的嫡小姐,竟然有这番超脱世俗的眼界。

“南海寺香火鼎盛,世俗之人来来往往,自然只能以世俗眼相待。”

沈风斓自嘲一笑,“也是。那些高门贵女有求于神佛,这些尼姑僧道自可以有求于她们,很公平。”

你要神佛为你谋事,我便要你囊中金银为我所用。

神佛沦为交易的工具,还谈什么灵验不灵验呢?

她忽然觉得,让浣纱她们在寺中替柳烟点海灯,真是多余之举。

“佛本慈悲,人的交易或不交易,不会左右佛的意志。”

这话说得极有佛心。

沈风斓瞥他一眼,“那殿下现在是不是可以告诉我,殿下的意志是什么?”

那句你心所忧,亦我所忧,究竟是何意?

轩辕泽道:“说了这么多,还未恭喜你平安诞下龙凤胎,此事沈三小姐功不可没。”

她眉头一皱,“沈风翎?是你——”

“是我。”

怪不得沈风翎年初一就敢到晋王府来挑事,还唯恐天下不乱地带上了卫玉陵。

完美地避开了轩辕玦进宫参拜的时间,这样的缜密又大胆,不像沈风翎的行事作风。

她一直没有工夫理会此事,没想到竟是轩辕泽的手笔。

“这么说来,我还得感谢宁王殿下?感谢殿下为我招惹了一个大麻烦。”

这个大麻烦,就是卫玉陵。

原本在长公主府,她挑动卫玉陵对她出手,而后顺势落水,就有些对不住她了。

轩辕泽倒好,把害她早产这个锅又甩到了卫玉陵头上。那她岂不是要恨死自己了?

“只要你一日不和晋王撇清关系,这个麻烦你就甩不掉,有没有早产那一出都是一样。若不借她的手,你还想用什么法子早产?”

“不论什么法子,都洗不清那层,隐隐约约的污水。”

沈风斓很想反驳他,却找不到理由。

他说的没错,以卫玉陵对轩辕玦的痴狂,只要她在晋王府一日,卫玉陵就会仇恨她一日。

借卫玉陵的手闹早产那一出,既能把她的名声洗白,也能给卫玉陵一个警告。

这是最好的法子,她想不到,轩辕泽替她想到了。

“殿下总不会告诉我,你只是为了帮我才这样做的?”

“为何不会?”

他很快地反驳了她,“难道在你眼中,本王定有别的目的吗?”

沈风斓被他直直地看着,一时语塞。

不为帮她,难道是为了陷害卫玉陵?

以他的手段,想对付卫玉陵这样的草包,不需要这么麻烦。

“殿下城府高深,深不可测,我又岂敢大意?”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惊不躁的气度,在朝堂之上苦心经营的人脉和贤名。

明明知道她嫁与轩辕玦的原因,还要出手帮她,为她洗净名声。

他这是为什么?

“什么深不可测,不过是谋求生路罢了。一个没有地位、不得圣宠的皇子,若还不为自己打算打算,岂不是任人宰割?”

“殿下的出身虽比不得太子和晋王,也不过是仅次于他二人,何必妄自菲薄?”

轩辕泽讳莫如深地看了她一眼。

“原来你不知道,贤妃并非本王生母。”

原来。

这样的大事,轩辕玦竟然从没有跟她提过。

“也难怪,这件事宫中知道的人并不多。那时四弟尚幼,未必记得真切。”

他没说出口的是,以轩辕玦的性情,就算知道也不会放在心上。

他一向是骄傲不可一世的。

倘若轩辕泽的生母是个低位妃嫔,将孩子给位分高的贤妃抚养,这也是有可能的。

但宫中鲜有人知,这就说明,他的生母,不是被丢在什么隐蔽之处,就是早就过世了。

怪不得,他说要为自己谋求生路。

沈风斓一时有些歉疚,“殿下的母亲……”

“很多年前就逝世了。”

果然。

“贤妃娘娘就算位分再高,隔着一层血脉,也难尽为人母的心。不过……”

“本王始终心怀感激,多亏贤妃娘娘膝下无子,才会收养本王,免于本王孤苦无依。”

沈风斓道:“贤妃娘娘她,对殿下不好么?”

“好?”

“她是一个,永远不会真心对别人好的人。”

------题外话------

更新时间改到每天上午九点左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