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九章:流放(6)


这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孔嫄也被自己弄的莫名其妙,不过却知道离着这前妹夫远点,那种感觉就消失了。

察觉是这样,她踩着石头又往一旁移了移,将两人的距离拉开。

墨敏中虽然在插鱼,眼角的余光,还是注意到了孔嫄的动作,剑眉星眸微蹙,只在清新俊逸的五官一闪而过,又恢复平日里的淡定优雅。

火堆那边,孔光竹眼睛扫到狼崽子将小娃用羊皮袄裹好后起身离开,眼珠转了转,扯了一下孔恽,“恽哥,跟我来。”

孔恽正往火堆里添柴,听到姑姑叫自己,随口应了一声,又往火堆里添了几根树枝,才站起身来,姑侄两个还没等走,孔恽倒被人喊住了。

“恽哥,与你父亲跟我过来。”说话的正是孔老太爷。

孔恽微顿,下一刻恭敬的回身应了一声是。

反而是坐在火堆旁烤火的孔和仁,听到父亲叫他谈话,脑子一片空白,最后是怎么起来都不记得,等回过神来时,已经跟着父亲走进了林子里。

大家扎营的火堆就在身后,背着火影,虽然光线不好,孔和仁还是看到了父亲手里握着的那根妻子找来的树枝。

父亲仍旧是平日里的淡定儒雅,孔和仁偏就感觉出一抹杀气来。

落目再次落在那根树枝上,孔和仁五官拧在一起,浑身都开始疼了。

他腿一软,跪到地上,“父亲啊,儿子知错了,是儿子不争气...呜呜呜.....”

孔恽:.....有这样的队友他能怎么办?总没有老子跪了,儿子还站着的理,只能跟着跪了。

孔老太爷今日顿悟,想父子祖孙三人谈谈心,结果还没等开口,这个不争气的就又狼哭鬼嚎起来,孔老太爷胸口的火腾腾的往上窜。

积压火的火气,仿佛在这一刻被激发出来,脑子不及手反应快,扬起手里的树枝做成的拐杖就挥了过去,一下又一下的打在孔和仁的身上。

孔恽一直规矩的低着头,态度也太真了起来。

孔和仁不明白他已经先认错了,为何父亲还动手?想到自打他成年礼后父亲便再也没有动过手,毕竟父亲一向以理服人,这种动手打人被他视为有辱斯文,可今日动手了。

为了他,父亲能坏了自己多年的规矩,可见父亲对他是真爱之深责之切啊。

忘记身上的疼,孔和仁感动的哭声更大,“父亲太疼爱儿子了,是儿子以往没看清楚,儿子心疼啊。”

树枝打在身上发出闷响声,还有孔和仁自垂胸口的声音,哭的悲痛欲绝,慕儒之情说的更是情姜意切。

打人也不是轻松活,孔老太爷累的气喘吁吁,可听到儿子的话,气的身子晃了晃,打人的手也停下来。

“你身为男子,动不动就哭天喊地,你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不知振兴家业,只知偷滑耍懒,更是醉生梦死。君子学以立名,问遇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自抄家以来,我一直在反省你和恽哥如何变的这般,错在你们,却也在我这个做父亲祖父的。”

“正如刚刚的话,有德行的人通过学习显亲扬名,我如今不求你们扬名,但求你们将你们养歪的性子掰过来。纵然此时在流放的路上,也不能荒废了学业,从今日起你们与我一起学习,学为人之道为君之道。”

孔和仁:……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恽哥,你说说这句是何意?”看着不肖子一脸的茫然,孔老太爷只觉路慢慢其修远兮。

孔恽恭敬的回道,“存心谋事不能够违背规律和正义,要堂堂正正无愧于天地,言行举止都要符合圣贤的标准。祖父是让父子和孙儿为人先修身。”

孔老太爷满意颔首,“你从小就聪明,只是心思不用在学业上。世人看世家勋贵的繁盛,皆因其底蕴优越得天独厚,却不知能百年立世不倒,皆因家风所致。”

语罢,孔老太爷目光才再次落在儿子身上,“可明白了?”

孔和仁用力点头,“儿子不思进取,被父亲打是儿子该受的。”

这顿打看来还是起到了作用。

今日第一日上路,孔老太爷也没有再发难,“起来吧,去帮你媳妇捡柴,日后待晚上休息,捡柴的事便由你们父子来做。”

顿了一下,又道,“叫上你们姑姑。”

孔和仁听的糊涂,“父亲的意思是我带着恽哥和妹妹捡柴?”

孔老太爷将手里的树枝往前一杵,“有意见?”

孔和仁:.....用力的摇头,不敢!

孔老太爷最后临走时叮嘱道,“中庸你们每日都看,今日我便出一题,在你们眼里何为中庸,明日晚上休息时说给我。”

孔和仁跪在地上,张嘴结舌的看着父亲走了,他震惊的看向身旁的儿子,“我没听错吧?”

孔恽也震惊,不过显然他比父亲更沉稳一些,“祖父是这么交代的。”

他爬起来,扫了扫外袍上的脏渍,“父亲,母亲在那边。”

孔和仁瞪眼睛,可见儿子已经转身走了,只能爬起来苦大愁身的跟上。

一边走一边嘀咕,脑子突然一亮,想到抄家,父亲压力一定很大,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他们做儿女的,如今父亲严加管教他们,无非也是发泄心底的抑郁。

如此一说,他受了些委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父亲能开怀。

想到这些,孔和仁的步子立马轻快起来,做儿子的孝敬父亲是应该的,如今终于可以证明他在父亲面前也是有用的了。

李氏这边听儿子说公公那边将干活的事交给了夫君小姑子他们,正想着一会儿怎么面对夫君的针对,哪知看人过来了,还一脸开心的捡起柴来。

她呆滞了一下,扭头问身旁的儿子,“你父亲挨打了?”

孔恽:.....还是点了点头。

李氏了然,“早知这样好使,当初在府里就该再备一根棒子。”

当年婆婆临去世时拉着她的手,告诉她若是夫君不好好过日子,便给公公送一根棒子过去,李氏没有当真,何况她当年是高嫁,总想做个温柔贤惠的妻子,维护夫妻之间的关系。

现在看来,还是她不懂事,没将婆婆的话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