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四十章:阐述心学,地涌金莲,面圣,棋显(1 / 2)


<!--go--> 第一百四十章:

学堂当中。

李守明整个人愣在了原地。

天穹之上,三千里的才气,爆射出一束光芒,落在他身。

原本失去的才气,统统回来了。

在修复自己自毁儒道的伤势。

这......不可思议。

儒道自毁,基本上这个人就断绝此路,除非是有大儒为你重新塑造根基,亦或者是说,你作出千古名诗,同时重新明意。

否则的话,自毁儒道,就是断绝这条路的未来。

可现在,自己拜入许清宵的门下,竟然分享到了许清宵的才气,修复了所有伤势,重新续上了这条路。

“不要多想,明意。”

也就在此时,许清宵的声音响起,提醒对方不要多想,快点明意,也免得出事。

随着许清宵声音响起,李守明也不敢胡思乱想了,开始思索‘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每个人对知行合一都有不同的理解。

这很正常,只要你理解的意思,不离开主旨,有其他的想法没有任何关系。

知行合一,最粗浅点来说,就是要么先明白‘道理’,再去‘实践’,最后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做好的事情,这也就是‘致良知’。

不是说,我想杀人,我就去杀人,而是一个人十恶不赦,你可以劝说他从善,也可以直接杀了这种恶人,如果你觉得让他从善,能顺你的心,你就劝说。

如果你觉得这个人的的确确该死,你便可以杀他,但不能践踏律法,不能违背道德,惩恶除奸不能与律法混为一谈。

而更深层的意思,许清宵也仅仅只是触碰到第二层,那就是先行后知,致良知。

蕴含的道理很深,而且每个人对心学的领悟都不一样,阐述心学的根本,是许清宵要做的事情,但对方如何领悟,许清宵无法干涉。

只能说尽可能的将自身理解说出,让大家自己去理解。

不过,随着自身才气,分享给李守明后,一种更加玄之又玄的能量涌入了体内。

这种东西,不是才气也不是浩然正气,亦不是民意,很古怪但对自己无害。

也就在同一时刻,破邪兄的声音响起。

“贤弟,这是传道之力,你可以理解为信仰之力,对你未来踏入圣道有巨大的好处,而且此物的效果,不弱于民意,可以凝聚于丹田之下,遮掩魔种。”

破邪兄的声音响起,让许清宵有些惊讶。

信仰之力?他未曾想到,这竟然会是信仰之力,而且这种东西,可以遮掩魔种气息,对自己踏入圣道有巨大的好处。

这很不错啊,完全划算啊,自己分享才气给自己的学生,后者成为自己人,自己还可以获得信仰之力,并且还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简直是一举三得。

果然,好人有好报啊。

许清宵心中感慨。

他甚至巴不得再来一批人,本身这三千里才气,他就不想要,最起码现在不想要啊。

拥有如此多才气,只会对自己造成麻烦,先不说自己儒道一路升级实在是有些快了,就说对异术的压制,让许清宵也是万分头疼。

如果再纳入这三千里才气,估计不是大儒也是大儒了,到时候修炼异术说不定还会使修为倒退。

所以自己不能继续提升儒道实力了。

而现在将才气给予自己的学生,换取信仰之力,这笔买卖无论如何都划算。

再者自己第二个计划,光是靠自己一个人完全做不到,必须要大量的人才,而且必须要文人,普通人帮不上任何忙。

所以许清宵莫名期盼着,有更多人来自己学堂,拜师学习。

而守仁学堂发生的一切,也正在被外界注视。

最先反应过来的便是文人,这悬挂于天穹上的三千才气,如今是整个大魏百姓都津津乐道的事情。

有人好奇,许清宵若是吸收如此之多的才气,会不会直接成为大儒,甚至是天地大儒。

毕竟才气东来三千里啊。

这得多夸张?

百姓们好奇,文人们也好奇,所以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朝着守仁学堂走来。

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如此,一个,两个,五六个,十几个,几十个,上百个文人出现在了守仁学堂外。

他们的目光,纷纷落在了才气之中。

但令所有人好奇的是,不是许清宵再吸收才气,而是.......一个熟人。

“李兄?怎么回事李兄吸收才气?”

“这是怎么回事啊?李兄怎么吸收了许守仁的才气?”

“难不成是许兄出手,帮李兄重续儒道?”

“有这个可能,李兄昨日在离阳宫自毁儒道,有傲骨血性,说不定得到了许兄的欣赏,如今为他重续儒道。”

“如若真是这般,许守仁当真是个好人啊。”

“这般想到,孙儒当真是越来越过分,自许兄怒斥严儒,我等便对许兄有所仇视,平日里不屑与其为伍。”

“甚至编排诗词羞辱许兄,可没想到许兄不记于心,反倒是帮助李兄,这等胸怀,我等望尘而叹啊。”

“唉,惭愧,惭愧啊。”

当大魏文人看到学堂之中,李守明被才气笼罩的一瞬间,不由连连发出感慨之声,他们认为许清宵以怨报德,拥有圣人般的胸怀。

一时之间,更是惭愧连连。

而后,越来越多的文人聚集而来,百姓们也纷纷出现。

他们好奇围观,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约一个时辰后。

终于,李守明的声音响起了。

“吾乃李守明,于离阳宫中,自毁儒道,然,遇守仁先生,晓知行合一,悟大道心学,再度明意。”

“今日,吾李守明,在此立言,尊奉心学,传至余生,知行合一,愿天下懂得道理,明悟良知。”

李守明的声音响起。

他的声音,一开始不算很大,仅仅只是传遍了整个街道,因为这是明意。

只是下一刻,他的声音,却传遍了这片区域,尤其是传达到了大魏文宫。

因为他......立言了。

愿尊奉心学,愿意将心学传给每一个人,直至自己余生最后一刻,也愿天下人都懂得道理,明悟心中良知,做对的事情,明白错的事情,行善而不怨。

刹那间,滚滚才气再次坠下,涌入他体内。

而学堂之外,数以千计的大魏文人们却傻愣在了原地。

李守明从自废明意,亲手毁了自己的儒道,又仅仅不到一天的时间,加入了心学,成为了许清宵的门徒,竟然直接突破七品,直达六品,立言正儒。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啊。

重修回来已经算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更进一步,这简直是奇迹啊。

所有文人吞咽着唾沫。

昨日在离阳宫,他们看着李守明自毁儒道,既是惋惜又是愤怒,可敢怒不敢言为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他们废不起,一旦废了,他们这些年的书就白读了,不仅仅如此,他们未来可能还会遭到文宫的打压。

譬如说去县城教书,谁敢要一位得罪过大魏文宫的读书人啊?

谁要?你要吗?

种种因素之下,他们不敢说话,纵然心中有怨,也只能憋着,自己咽下去。

可现在,李守明不但恢复儒道品级,甚至还更上一层楼,让他们莫名产生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李守明的声音在大魏文宫内响起。

正在静心读书的孙静安忽然一愣。

再听完这番话后,他眼神显得有些冷漠,而后挥手,在虚空中写下一行字。

有学生自毁儒道,选择加入其他学派,这种事情很少发生,因为明意之后,基本上是不会有人自毁儒道的。

一般来说都是在明意之前,选择自己的学派,所以跳来跳去也很正常。

大魏文宫如果详细划分,其实有五种学派,代表着五位圣人,而四大书院当中,学派就更多了,但大多数都是老一辈的学派。

一些上古大儒的学派,或者是一些半圣亚圣的学问。

只是学派数量多,但门徒却很少,跟朱圣一脉比,完全没有一点可比性。

李守明的立言,带着一种泄愤之意,昭告大魏文人,自己已经离开大魏文宫了,也不需要大魏文宫可怜自己。

自己加入了心学,并且还更上一层楼。

说挑衅,有这么个意思。

但也没什么大问题,毕竟是你们大魏文宫先做的不对,后面也不愿承认错误,非要让人家给你们道歉,如今李守明立言,也没什么好说的。

可很快,孙儒的声音随之响起。

“既已脱离大魏文宫,选择其他学派,从今往后,李守明自文宫除名,此等背叛朱圣之儒生,文宫儒者,不可与其来往。”

孙儒的声音响起,他没有训斥,也没有辱骂,更没有叫嚣,而是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也算是代表大魏文宫进行表态。

并且孙儒言语之中还是带有警告的味道,李守明离开了大魏文宫,这个没问题,但在他眼中,李守明已经算是背叛了朱圣,所以不允许任何朱圣一脉的读书人。

再与李守明有任何瓜葛,这就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打压手段。

最主要的是,这种打压还没有任何问题,毕竟学派之争就是如此,你选择背叛朱圣,那让朱圣门徒跟你断交,也很正常。

就好像如果李守明是他的门徒,忽然背叛了他,许清宵也不会对李守明有好感,包括心学门徒也不会对李守明有好感。

可这件事情其主要原因,并非是李守明主动离开,而是因为但孙儒不公。

事出有因。

而且还有一句话让他们极其不舒服。

文宫儒者,不可与其来往?

凭什么?自己的确是文宫儒生,可李守明又不是敌国间谍,又不是说侮辱了朱圣,凭什么不可以来往?

这有点恶心人了,限制他们的自由。

这一点让他们相当不舒服,甚至是有一种命令的口吻,很是让人反感。

孙儒的声音响彻在这条街道,守仁学堂内,许清宵也听得出孙儒这语气之中的威胁,也带着一种莫名的高高在上。

“呵。”

学堂中。

许清宵冷笑一声,这个孙静安从一开始就各种针对自己,如今惹下众怒还不知错,说他蠢吧,他不可能蠢,毕竟能成为大儒,不可能没脑子。

但说他不蠢,那就是有其他目的,如陈正儒所说的一般,有人想要将大魏文宫剥离出去,而孙静安已经露出了自己的马脚,是一颗明子。

这种人,与商人没有什么区别,一个逐利,一个逐名罢了。

想到这里,许清宵也给予反击了。

“吾乃许清宵,大魏正儒,创办心学已有三月,今日,广收儒道门徒,入我心学者,可享无尽才气,但凡明意儒生,如若毁意,吾必以无尽才气,为其续道。”

许清宵冷漠开口,而这一句话极其霸气。

谁入我心学,一起分享这无尽才气,要是有明意儒生,愿意自毁儒道,加入心学,他便以无尽才气,为其续道。

这话别人不敢说,他许清宵敢说。

脑海当中还有五千年文明,还怕区区一点才气的消耗?

这就是许清宵的底气,只要他愿意要多少才气有多少才气,给自己的门徒,换成信仰之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而且一旦人多了,自己的计划,也方便施行,再加上学派的壮大,对自己来说有千千万万种好处,别说亏了,完全就是血赚。

果然。

随着许清宵这话一说,大魏文宫内,有不少大儒皱眉,他们本来不想参与此事,可随着许清宵之声响起,还是不由去找文宫真正的大儒,与他们协商,不希望把事情彻底闹大。

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引来麻烦,真正的麻烦。

文宫内,孙静安再听到这话后,并没有露出怒色,相反他很平静,但目光却注视着守仁学堂的方向。

“许清宵。”

“你太自以为是了。”

“你以为这样做,就会有人入你学堂吗?你小瞧了圣人,也高估了自己。”

“而且,若你真拉拢大魏文人,你这就是急着找死啊。”

低喃之声响起,孙静安没有说话了,而是继续观看着手中的书籍,而他手中的书籍,书名却显得略长,但依稀有几个字体很明显。

【异术】【辨法】

守仁学堂。

伴随着许清宵这番话响起。

一时之间,不少已经满肚子怨气的文人有些动摇了。

他们并不是因为许清宵愿意分享才气而动摇,而是因为脱离大魏文宫,就意味着自己要自废儒道,这就是拿前程赌气啊。

可许清宵现在愿意分享才气,就不担心自己前程出问题,如此一来,他们为何不动摇?

也就在此时。

李守明再一次开口了。

“诸位。”

“李某斗胆说几句。”

“太平诗会,我等起初也算是礼让十国,不失大魏礼仪之邦。”

“可十国文人,对我大魏不尊不敬,有错在先,文宫孙儒,却百般偏袒。”

“一切只因他仇视许先生。”

“此番行为,有失大儒风范,我等文人,在十国大才面前,丢尽颜面。”

“我自废儒道,从未后悔,今日习得心学,更上一层,但我心中依旧敬重朱圣。”

“只是如今大魏文宫,早已被一群腐儒掌控,曲解朱圣之意,强安我身。”

“李某愿请诸位,好好想想,擦亮眼睛,做出选择,三千里才气,供不了多少人入学,错过这等机会,下次即便是想要毁意,也不可能了。”

李守明出声,他如今已是许清宵的门徒,称许清宵为先生,并且一番话发自肺腑,煽动众人情绪。

一时之间,众人不禁回忆起这几日发生的事情。

十国文人憎恶的面容,也一个个浮现在脑海当中。

当下有百姓忍不住开口道。

“还等什么?肯定跟着许大人学啊,你们也不想想看,许大人是谁?未来的圣人。”

“再者,许大人什么时候亏待过自己人?这孙儒宁可帮外人也不帮自己人,许大人那一次大闹,不是为了自己人?”

“要不是我就一个杀猪的,我也拜入许大人门下。”

百姓中一个杀猪人大吼道,他嗓门极大,觉得这帮文人还犹犹豫豫,简直是有些愚蠢。

可这一句话,却如同闪电一般,在众人脑海中闪过。

是啊,别的不说,许清宵护短能力是天下第一,谁欺负他的人,许清宵从来没有退缩过。

再对比一下孙儒的行为,两人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

一时之间,众人也不再犹豫了,一个个走进了守仁学堂。

“学生吴启子,自废明意,愿入心学,拜先生为师,还望先生不弃。、”

“学生周浦,自废明意,愿入心学,拜先生为师,还望先生不弃。”

一连三四位明意儒生走了进来,他们朝着许清宵深深一拜,如若许清宵愿意收纳他们,他们便直接三拜九叩,行拜师大礼。

只是许清宵没有直接收下。

而是望着陆陆续续走进来的学生,微微一笑。

“既立学,自然广收门徒,只是尔等还并非心学何物,今日我便阐述心学之道。”

“待阐述过后,尔等细细体悟,如若愿意,明日再来拜师,免得后悔。”

许清宵如此说道。

他不需要虚伪的门徒,而是需要真正明白心学,想要加入的门徒。

一时愤怒之下的选择,往往会让人后悔,冷静之后,再选择加入,才是核心。

果然,许清宵这番话说出。

众人对许清宵的看法又变了许多。

按理说许清宵立学,广收门徒,尤其是针对大魏文宫,这换做任何人都会选择收人。

毕竟一旦收了,他们即便是后悔也没有用,话都说出去,再后悔谁还敢要他们?

可许清宵没有收,反倒是阐述心学,让他们理解,从而再选择是否加入。

光是这等气量,就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

这才是真正的立学者啊。

“我等多谢先生。”

下一刻,更多的文人入内了,他们朝着许清宵一拜,无论未来是否选择加入心学,都无法改变许清宵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了。

过了片刻。

许清宵开口,阐述自己的心学之道。

“人生在世,除皮囊之欲,便为精神之欲。”

“我辈读书人,学习道理,明悟道理,从而懂得道理。”

“心学者,为知行合一,致良知。”

“先知再行,先行再知,知晓万物之道理,知晓为人之道理,知晓杀生之道理,知晓心之道理,再行万物之理,为人之道,杀生之道,等等无尽也。”

“而致良知,则为根本与归宿,一切向善,一切有良知而唯心,一切先知而唯心。”

“先行而知,亦容有错,先知后行,再行后知,知而行后,致良知。”

许清宵将心学之理,尽可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去阐述。

太高深的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需要时间去思索,但光是这些,就足够众人理解好一阵子了,或许光是先知而行还是先行而知,可能会困扰他们一辈子。

但无论是先行而知还是先知而行,都绕不开最后三个字,致良知。

学堂当中。

才气弥漫。

一朵朵莲花绽放。

许清宵传道,自然有才气涌现,这些都是东来三千里的才气,形成了异象,演化学堂之景。

可以帮助学生们领悟开窍,也能烘托许清宵的形象。

而此时,越来越多的文人聚集此地了。

他们认真聆听许清宵阐述心学。

众人的表情,也充满着困惑和惊讶。

因为从来没有人这般讲课,许清宵用的是一种自想法,抛出观点与核心,让自己去思考和领悟理解。

而朱圣之学,犹如条框一般,但最开始的朱圣之学,并非如此,是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大儒,去自我阐述,自我理解,所以改变了许多。

以致于很多文人学习朱圣之道时,经常要从模仿开始,比如说缩衣节食,比如说言行举止,等等都需要注意。

让思维加固。

可许清宵,却解开了他们的枷锁,让他们的思维,自我衍生,自我领悟,从而自我明白属于自己的‘心学’,无论是怎么去知行合一,但致良知这三个字,便锁住了最后一道防守线。

不可能是说,我想杀人我就杀人,我想打劫就打劫。

足足两个时辰。